太阳集团tyc5997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86002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制药工程
领域代码: 领域名称:
培养目标
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是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和重要科技攻关项目对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为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生态学领域和医药产业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应用研究型、工程应用型、工程实践型、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人才。
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
生物与医药学科包括生物技术与工程、制药工程两个专业领域。本一级学科有专职教师70人,包括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A类”入选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0余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100余项。本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在新形势国家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的重大需求下,符合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学校大化工优势特色和优势,建有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生态工程研究所、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江水环境与生态安全研究所、生物食品共享平台等,注重生物、医药、食品、流域环境与生态等领域的交叉融合,服务于生物与医药相关行业。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生物与医药下设置专业为生物技术与工程、制药工程。领域方向围绕“多学科、多技术、多行业”学科交叉融合和工程交叉特点,重视学术创新,注重职业素养培养。专业方向坚持“四个面向”,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双碳计划、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高效资源开发与安全、现代生物医药、生命科学革命重大国家战略,同时服务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
1. 生物技术与工程
(1)生物资源开发与应用
(2)生物工程
(3)食品资源开发与高质化利用
(4)生态环境技术与工程
2. 制药工程
(1)合成药物研究与开发
(2)药物制剂技术
(3)制药工艺与工程
培养方式
1.采用全日制培养方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实践中学习的原则。采用培养单位与实践部门合作培养的模式。在培养过程中注意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注重培养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更多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和专题式等教学方式,重视和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健康发展。
2.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为第一责任导师,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工程经验的校内导师担任,负责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工作涉及的学术内容;校外实践单位导师由工作在研发一线,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和研究生指导经历的专家担任,参与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负责指导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和学位工作涉及的工程实际内容;导师指导应贯穿整个培养环节,导师组共同负责研究生思想品德、学风和职业素养教育,应定期进行交流沟通,及时协商解决研究生指导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3.课程学习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主要途径。课程学习须按照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其中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主要在培养单位集中学习。
4. 专业实践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开展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
5. 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一定实践经验基础上,掌握对工程实际问题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
学制与学习年限
本类别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含休学)。培养环节按照“0.5+0.5+0.5+1.0+0.5”的方式安排。
第一学期(0.5年):主要完成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
第二学期(0.5年):完成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学习;
第三学期(0.5年):开展专业实践和学位工作选题;
第四-五学期(1.0年):完成学位工作并取得相关成果;
第六学期(0.5年):完成学位工作总结和学位申请材料、学位申请审核、答辩和授位。
其中,第二个0.5年与第三个0.5年的安排次序可互换。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可在学期间完成。
因故不能按时毕业需延长学习年限者,需提前办理申请、审批手续。
培养环节
1 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根据教研厅〔2019〕1号文件要求开设关于“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的必修课程(6学时,不计学分),新生开学第一周进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的必修课程(6学时,不计学分)。新生开学第一周入学教育集中组织。新生教育环节。
2 实验室安全教育: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度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开设实验室安全必修课(6学时,不计学分)。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度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新生开学第一周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修课程(6学时,不计学分)。新生开学第一周入学教育集中组织,并完成实验室安全准入考试。新生教育环节。
3 论文选题:完成专业课程、选修课程、案例课程、实验类课程学习,通过专业实践,使学生明确选题方向。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选题来源与意义,相关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预期成果,以及工作进度安排等。第3学期。
4 学术活动(含创新创业实践):按照《太阳集团tyc5997研究生学术活动管理规定》开展,学术活动总学分数为2,参加8次学术交流报告或完成中国大学生互联网+项目申报可取得1个学分。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前应取得1个学术活动学分,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取得剩下的1个学术活动学分。学术交流报告需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中国大学生互联网+项目申报需以项目负责人身份完成,且要提供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和路演PPT。总学分2。2-5学期。
5 专业实践:按国家学位标准或指导性方案文件开展专业实践和工作实习等实际应用方面教学工作,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专业实践结束后须提交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践总结报告》,须有专业实践单位的考核评价意见,以及校外导师的审核意见,重点考核其完成专业实践计划任务情况、取得的专业实践成果、以及研究生专业实践的体会等内容,专业实践考核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专业实践成果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差。专业实践不通过的研究生,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学分≥6。3-5学期。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是培养研究生熟悉相关行业领域工艺、流程、标准、相关技术和职业规范等的有效途径,是研究生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学位工作选题的重要阶段,也是申请学位的必要条件;
可在本专业领域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生工作站、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企业、或校内承担有企业工程项目的(联合)实验室开展;
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协商制定专业实践计划和考核要求,能够满足培养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需求,应包括相关领域工艺要求、操作流程、生产标准、工程规范、工程伦理、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训练内容;
专业实践的内容应与研究生的培养方向相一致,与研究生的学位工作选题有较紧密的关联,通过专业实践,使学生明确选题方向。专业实践内容还应体现所解决工程问题的成效,包括技术或管理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
6 中期考核:研究生中期考核在学位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半年至十个月后开展。研究生进行自查,撰写总结报告,导师和学院对研究生进行综合评定,给予具体意见,并报研究生院审核和备案。中期考核合格者才能继续进行学位论文工作。学院考核小组要对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总结学位工作进展情况,阐明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阶段性工作中与开题报告内容不相符的部分须进行说明,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内容和工作计划进行阐述。中期考核报告时原则应达到论文答辩的资格和条件。学分1。第5学期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总学分≥34学分(学位课≥17学分),修课学分≥24学分,公共必修课程≥8学分;专业基础课程≥4学分;专业必修课程≥6学分;专业选修课程≥6分;补修课:不计学分
实践环节:8学分,学术活动(含创新创业实践) 2学分,必修专业实践 (包括专业实践计划、专业实践总结及报告等) 6学分
研究环节:2学分,开题报告 1学分,中期考核 1学分
学位论文
学位工作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国家和地区需求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应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创新,具备充足的工作量,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取得较好的成效。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须在第三学期末结束前进行学位工作开题,并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选题来源与意义,相关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预期成果,以及工作进度安排等。在完成学位工作开题后一年内,须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的内容包括:总结学位工作进展情况,阐明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阶段性工作中与开题报告内容不相符的部分须进行说明,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内容和工作计划进行阐述。
学位成果呈现多样化,能够反映研究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建议授予学位前,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以太阳集团tyc5997为第一署名单位,完成以下科研成果至少1 项,方可申请学位:以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公开发表(含期刊编辑部的正式接收函)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期刊(或以上)论文1 篇;或者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内容申请专利1 件(要求实质审查阶段或授权;排名第一或导师排名第一、本人排名第二);或者撰写备案标准1 项;或者开发与论文相关的新产品1 个(提供相关证明);或申报新品种或新品系;或实质性的产业化;或实质性的工程项目的设计/规划/管理。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培养方案要求通过课程考核并取得规定学分、专业实践考核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按照要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可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授予硕士学位,可获得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课程设置与考试要求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试方式 | 分组情况 |
A公共基础课程1 | 0000008 | 自然辩证法 | 1.0 | 16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第1组,选4-4门,必修7学分 |
0000010 | 综合英语 | 3.0 | 48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0000025 | 工程伦理 | 1.0 | 16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0000026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0000012 | 英语口语 | 2.0 | 32 | 2 | 面授讲课 | 笔试 | 第2组,选1-2门,选修2-4学分 |
0000014 | 中华文化交流 | 2.0 | 32 | 2 | 面授讲课 | 笔试 |
0000016 | 矩阵论 | 3.0 | 48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第3组,选1-3门,公共数学选不少于2学分 |
0000017 | 高等概率统计 | 3.0 | 48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0000018 | 计算方法 | 3.0 | 48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0000020 | 最优化方法 | 2.0 | 32 | 2 | 面授讲课 | 笔试 |
0000032 | 随机过程 | 2.0 | 32 | 2 | 面授讲课 | 笔试 |
B专业基础课程 | 4085752 | 现代仪器分析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第4组,选3-9门,学科基础课不少于6学分 |
4086001 | 高等药物化学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02 | 现代药剂学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03 | 高等药理学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04 | 高等生物化学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05 | 高等有机化学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06 | 高等微生物学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07 | 高等生化分离技术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08 | 代谢工程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09 |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 2.0 | 32 | 2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10 | 药学进展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11 | 药学研究方法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12 |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13 | 学科前沿讲座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14 | 新药研究与开发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15 | 工业微生物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17 | 药物统计分析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18 | 药物合成技术 | 1.0 | 16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19 | 高等环境微生物学(全英文教学) | 2.0 | 32 | 2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37 | 分子生物学 | 2.0 | 32 | 2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38 | 环境科学前沿讲座 | 2.0 | 32 | 2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39 | 科技英语写作 | 2.0 | 32 | 2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40 | 全球环境变化 | 2.0 | 32 | 2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41 | 有机污染物分析 | 2.0 | 32 | 2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43 | 环境土壤学 | 2.0 | 32 | 2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44 | 生态水文学前沿 | 1.0 | 16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51 | 食品功能因子开发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4086052 | 科技文献检索及应用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笔试 |
D专业选修课程 | 4085751 | 环境生物技术(环工专硕必修)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第6组,选2-9门,可全校任选,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4 |
4085764 |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 2.0 | 3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4086020 | 药物分离与检测科学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4086021 | 药用高分子材料 | 2.0 | 3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4086022 | 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 | 2.0 | 3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4086023 | 生物信息学 | 1.0 | 16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4086024 | 科技论文写作 | 1.0 | 16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4086025 | 研究生创新课程 | 1.0 | 16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4086026 | 动物细胞培养 | 1.0 | 16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4086027 | 现代生物技术 | 2.0 | 3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4086028 | 分子检测技术 | 2.0 | 3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4086029 | 高等环境生物化学 | 2.0 | 3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4086030 | 生物催化 | 2.0 | 3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4086034 | 环境化学 | 2.0 | 32 | 1 |
| 考查 |
4086045 | R语言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4086046 | 环境空间信息分析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4086047 | 基因组学 | 2.0 | 3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4086048 | 生物学数据统计与分析 | 2.0 | 3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4086049 | 微生物生态学 | 2.0 | 32 | 2 | 面授讲课 | 考查 |
4086053 | 环境影响评价 | 2.0 | 32 | 1 |
| 考查 |
E公共选修课程 | 0000021 | 知识产权 | 1.0 | 16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第5组,选1-3门,公共选修不少于1学分 |
0000022 | 信息检索 | 1.0 | 16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0000023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0000024 | 技术经济学 | 2.0 | 3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I补修课 | 4086031 | 生物化学 | 0.0 | 64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第8组, 最多3门,跨专业录取补修本科核心课程 |
4086032 | 微生物学 | 0.0 | 3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
4086033 | 生物分离工程 | 0.0 | 32 | 1 | 面授讲课 | 考查 |